
郭沫若旧居位于乐山市沙湾区沙湾镇文豪街315号。
郭沫若(1892.11.16—1978.6.12)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翻译家,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著作横跨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经济、考古众多领域,集科学、文化、史学、文字家之大成,为发展人类文化建立了伟大功勋,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越的著名学者,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郭沫若旧居始建于清嘉靖年间,为中式穿头结构平房,由四进三井和一个后院组成,有大小房间36间,占地面积2148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集居家、商铺、家塾、园林为一体,至今仍保持原样。旧居的正门楣上“贞寿之门”大匾,是因其祖母百岁之时受清光绪皇帝所赐封(1980年恢复旧居时为罗孟汀手书)。临街为商业店铺,取字“郭鸣兴达”号,寓兴旺发达之意。二进横匾“汾阳世第”,意郭氏为唐汾阳王郭子仪后裔。二进、三进陪房为郭沫若诞生之处及与张琼华结婚时的洞房,其父母居室及厨房、酒房亦在此。后院为绥山山馆及花园,是郭沫若幼年读书的地方。1992年,乐山市沙湾区政府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在旧居后花园外沿,修建郭沫若旧居博物馆,占地1000平方米,为一楼一底仿古建筑。一楼居中为展厅,两厢布有中日友谊馆、文物馆等四个展室。馆内收藏有郭沫若青少年习作、投笔从戎、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剧作、诗歌、文学研究、新文学研究及政治、外交等活动的文物、图片、资料共2000多件,1992年建成对外展出。



1980年7月,四川省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首批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AA级景区;2006年5月,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