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党史,献礼华诞,今天的《党旗引征程——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四川印记》,我们一起去了解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后,四川是如何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的。

2013年5月,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坚持和深化历届省委治蜀兴川思路,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内容的“三大发展战略”。其中,多点多极支撑是总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是路径,创新驱动发展是动力,三者统一于推进四川“两个跨越”的发展实践。
首先,我省继续提升成都首位城市地位,支持成都领先发展。同时,推动有条件的市州和重点经济区率先突破。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前,全省多点多极竞相发展态势总体形成,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布局先后落户我省,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川南、川东北经济区经济总量均超过5000亿元,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的市(州)达15个、增加8个,过百亿元的县(市、区)达112个、增加38个。
其次,我省坚持“两化”互动,促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坚持城乡统筹,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城镇化为载体,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加快构建具有四川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现代城乡形态。从2013年到2018年,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四大城市群”建设、“百万安居工程”和“百镇建设行动”成效明显,百万人口大城市达到5个、新增4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9.2%、提高7.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吸纳农业转移人口100万人以上,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6282个。
同时,我省大力推进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2013年以来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前,全省关停小煤矿753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488户,提前完成国家任务。各地积极培育高端现代产业,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发展的“一号工程”,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6万亿元、增长128%,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提高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在全省奋力推进三大发展战略的努力下,全省经济社会取得了明显进步。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到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前,全省经济总量达到3.26万亿元,跃升至全国第六位。此外,全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全省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财税、金融、司法、社会治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任务基本完成,不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广播电视台
联合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