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电台直播节目——《献礼建党100周年》系列特别节目:乐山的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2021-07-01 15:56:18 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志研究室

2021630日上午10:00—11:00,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来到心连心直播间,与听众朋友们分享乐山境内的省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创建工作情况。

乐山境内一共有5处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分别为乐山郭沫若故居、丁佑君烈士纪念馆(含故居和铜像)、乐山“308”三线军工暨永利川厂旧址、铁道兵博物馆和中国核聚变博物馆。201411月,乐山郭沫若故居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成为乐山境内第一个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也是全省首批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P:

乐山郭沫若故居

I: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戏剧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翻译家,是中国现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乐山郭沫若故居位于乐山市沙湾区沙湾镇文豪路中段,包括郭沫若故居、郭沫若纪念馆、沫若文化苑三部分。

郭沫若故居是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一座四进三井穿斗木结构小青瓦平房,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占地面积21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有大小房间36间。集居室、商铺、家塾、园林于一体,至今保留古朴风貌。后花园中,有郭沫若四岁半时接受启蒙教育的绥山山馆家塾。1980年修复并对外开放。同年7月,郭沫若故居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和1995年,郭沫若故居先后被列为四川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3月,郭沫若故居编入《四川省革命遗址通览·乐山卷》。2013年郭沫若故居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8月被省政府、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列为四川省第三批国防教育基地

郭沫若纪念馆重建于20109月,201210月竣工,占地面积6056平方米,建筑面积3698平方米,展陈面积2200平方米。展陈分为君自沫水来、国之栋梁柱、文艺新创造、史学开宏篇等四个单元,以郭沫若青少年时期为重点,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物史料,以场景雕塑、漆画、多媒体、动漫等展陈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郭沫若在文学艺术、历史考古、思想文化、科学教育、社会活动等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其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沫若文化苑建于20122月,于201210月竣工,占地面积14980平方米,建筑面积1732平方米,是沫若文化主题公园,是乐山郭沫若故居和郭沫若纪念馆内涵和外延的补充。

201411月,乐山郭沫若故居创建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后,为全市乃至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一个党史、党性、党风教育培训基地,有利于更好地学习郭沫若对党、对人民、对革命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和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积极进取精神,是弘扬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

P:

丁佑君烈士纪念馆(含故居和铜像)

I:

丁佑君烈士纪念馆位于五通桥区绿树掩映的菩提山上,建于1985919日,占地面积2292.60平方米,建筑面积776平方米。申报时的纪念馆共分五个部分,即瞻仰厅、佑君足迹厅和佑君故里厅、缅怀厅接待厅。瞻仰厅摆放着烈士的半身塑像和朱德同志的题词:丁佑君烈士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女,是共青团员和青年的好榜样。中国青年应该学习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和人民的高度阶级觉悟和革命精神佑君足迹厅主要展示烈士生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烈士生前书信、学习情况、所做文章以及介绍烈士生平的图片。缅怀厅,主要展出西昌等地赠送的碑刻、名人字画等。接待厅里内置电视机、DVD、音响及沙发等,供参观人士观看有关丁佑君烈士的声像资料等。馆名的匾额为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所书。后多次修缮,纪念馆展陈有所改变。

丁佑君故居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佑君街。丁佑君烈士在此出生并度过青少年时期。故居始建于清代晚期,总建筑面积378平方米。为一座三合院穿斗式结构民居建筑,坐东北向西南,依山坡修建,由朝门、正房及左右厢房组成。正房面阔312.2米,进深14.3米,通高5.9米。右厢房为吊脚楼式建筑。故居内保存有丁佑君生前使用过的桌、椅、床、几、柜等家具,雕刻精美,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丁佑君烈士铜像是1958年五通桥人民捐资在芒溪河边建成的。每年的·青年节、新团员宣誓和18岁成人宣誓仪式都会到烈士的雕像前,许下庄严的诺言。每年来此参观和悼念的人数达10万人次以上。

1986年丁佑君故居、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31日,丁佑君烈士纪念馆(包含丁佑君故居和丁佑君铜像)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7月,丁佑君烈士铜像和纪念馆被列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丁佑君烈士纪念馆被列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200610月,被评为省级红色旅游景点。20167月,丁佑君烈士纪念馆(含故居和铜像)创建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P:

乐山“308”三线军工暨永利川厂旧址

I:

乐山“308”三线军工暨永利川厂旧址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东方电气集团东风电机有限公司,总建筑面积大约11694平方米。永利川厂修建于20世纪30年底末40年代初,历经八十多年风雨,至今绝大多数保存完好,仍然为生产、生活所用。永利川厂旧址包括:(1)范旭东先生亲笔手书的新塘沽石刻。(2)总面积8000平方米造型别致、结构独特的石头厂房(发电厂、纯碱厂)。(3)进行水软化处理的炼水室及大型蓄水池(即百亩湖)。(4)总长221米被誉为当时亚洲第一跨的机械厂房。(5)嵌刻有红三角标志的现场指挥部。(6)大型回廊式建筑办公室和实验室。(7)范旭东、侯德榜办公及居住的公馆楼。(8)总长380米的地下隧道(兼具防空和给排水功能,现洞口封存)。(9)总面积13000平方米的山洞车间(东风电机厂军工生产时进行扩建)。(10)永利员工住宅十字楼、一字楼共164319平方米建筑(现为东风电机厂职工住宅)。

永利川厂前身永利塘沽碱厂,1917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被毛泽东誉为中国近代四大工业先驱之一的范旭东先生,著名科学家、侯氏制碱法发明者侯德榜博士所创。该厂红三角牌纯碱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曾在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和1930年比利时工商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而蜚声海内外。1937七七事变后,天津塘沽遭日军劫占。范旭东、侯德榜拒绝与日本合作,于1938年辗转入川在桥沟镇老龙坝重建化工基地,并将川厂取名新塘沽,厂区道路以沿海省市命名以继承永利在塘沽的事业,永铭国耻。抗战时期,永利人以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历尽艰辛,坚持制碱生产,支持全国抗战和大后方工业民用,并在这里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

1964年,在中央发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侯德榜主动向党中央推荐,在新塘沽的旧址上兴建绝密级三线军工企业——东风电机厂,新塘沽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19655月,东风电机厂正式投入生产,一些核工业发展需要的尖端设备在这里制造生产,为中国的国防工业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086月厂史陈列室正式开放参观。初步建成三个文化展示区:民族工业文化区、三线军工文化区、当代装备制造业文化区。

如今,新塘沽石刻门牌已被迁移至军转民后的东方电气集团东风电机有限公司厂区中央。新塘沽和三线军工遗址已被确定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当地政府作为国家文物保护起来,20167月创建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成为了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习民族工业典型代表永利川厂自尊自强的民族气节、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和乐山“308”三线军工企业先生产、后生活,舍小家、为国家”“艰苦创业、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坚守承诺、敢于担当、百炼成钢、动力报国三线建设精神的教育基地。

P:

铁道兵博物馆

I:

铁道兵博物馆位于国家级地质公园乐山市金口大峡谷腹地,坐落在我国唯一的洞中火车站关村坝火车站旁,全国唯一一座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的博物馆。铁道兵博物馆由乐山市金口河区人民政府兴建,开国上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铁道兵政委吕正操亲笔题写馆名。2012628日,铁道兵博物馆开馆。它的建成,填补了我国没有铁道兵题材类博物馆的空白,成为全国老铁道兵的精神家园。该馆是集收藏、研究、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有历史类博物馆。主要分为主展馆和成昆铁路纪念碑广场两个区域。主展馆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梦幻的记忆为主题进行空间形体的设计布局,分领导关怀、鼓舞人心”“枪林弹雨、建功沙场”“开山凿路、功勋卓著”“永志不忘、继往开来四个主题版块,集中展示铁道兵战斗生活的艰苦场景和历史功绩,让血肉铸就的铁道兵精神代代相传。

2013年铁道兵博物馆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某地2014年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19619日创建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成为了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习铁道兵在成昆铁路建设中,彰显的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不畏艰险、舍生忘死”“自主创造、科技引领三线建设精神等的教育基地。

P: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

I: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位于乐山市中心城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校园内。201110月,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依托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旧址开始建设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并于20129月建成向公众开放。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乐山基地的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原址,由主机大厅中国环流器号实验装置、中央控制室和其他配套的辅助空间共同组成,占地面积256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旧址建成于1971年,隶属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是中国最早、当时亚洲最大的开展受控核聚变研究的实验基地。19849月,旧址上建成了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它是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跟国际主流接轨的大型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旧址上先后建成了19个其他核聚变实验装置,如中国第一个仿星器装置、第一个磁镜装置、第一个角向装置和第一个反场箍缩环形实验装置等。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展示内容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受控核聚变事业的关怀、中国受控核聚变历史、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历史、受控核聚变科学家介绍、中国环流器一号和新一号装置、中国受控核聚变研究的展望、受控核聚变科普、受控核聚变科学应用、核民融合发展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介绍。馆里存放着反映核工业文化的珍贵历史照片和实物资料,特别是20193月李正武院士的家人捐赠的李正武院士的遗物。实物档案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核聚变研究的科研水平,如实记录了中国核聚变研究的历史进程,是核工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

2014年,中国核聚变博物馆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协命名为四川省科普基地201910月,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旧址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1月,被四川省教育厅命名为四川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011月,入选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批党性教育基地。20215月,中国核聚变博物馆被命名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和党史、党性、党风教育的又一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乐山市数据局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
政务新媒体矩阵
乐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