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引征程》⑧党组织的艰难重建与曲折发展
来源:四川观察
重温党史,献礼华诞,今天的《党旗引征程——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四川印记》,让我们一起回顾“党组织的艰难重建与曲折发展”。

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接连发生,屡遭破坏的四川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中前赴后继地恢复和发展。中共五大期间,中央听取了四川代表报告情况,决定派傅烈等5人清理党组织,建立省委并确定傅烈任书记。8月12日临时省委建立,省委机关逐渐健全。1928年2月中旬,临时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正式选举成立了中共四川省委,傅烈、刘愿庵、张秀熟等为常委,并选举刘愿庵为出席党的六大代表。3月9日,傅烈和省委秘书长周贡植等10人被捕,9人被枪杀,傅烈于4月3日在朝天门外壮烈牺牲。刘愿庵代理省委书记,4月下旬离川赴沪,请求中央速派人入川充实省委,然后去莫斯科出席党的六大。10月初,因叛徒告密,代理临时省委书记张秀熟和代理团省委书记蔡明钊等20多人被捕。短短一年半时间,党团机关连遭三次破坏。此后又接连重建三次临时省委。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929年,临时省委根据党的六大精神,总结经验,不再普遍组织暴动,抓紧学运、工运、农运、军运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省党员发展到3000多人。6月,临时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选举正式省委,刘愿庵、穆青分任书记和候补书记。

1930年,刘湘专门设立特务委员会加紧“剿共”。在3月到5月间,省委连遭三次破坏,侯补书记穆青被叛徒出卖被捕,壮烈牺牲;军委书记李鸣珂不幸被害;书记刘愿庵被捕,英勇就义。土地革命前期,全省先后建立过特支、支部以上党组织的县市有100余个,党员人数最多达3800多人。
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广播电视台
联合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