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沐川县无人机应用行业协会正式揭牌成立。协会创新性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协会统筹、多方参与”的运作模式,聚焦“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围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技术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多维度发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政策转化与产业生态构建。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通过聚焦科技创新与技术转化,积极探索“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培训科普”相结合的新模式,为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力。在这一生态体系的推动下,沐川县成为全省首个将无人机运输全面纳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县域,走出了一条以科技驱动区域发展的创新之路。
资源激活与产业规模跃升。协会通过规模化推广无人机吊运技术,彻底打破山区竹材运输瓶颈。协会成立前,全县仅10余台无人机用于竹材运输,至2025年6月,这一数字激增至近100台。技术突破直接转化为产能释放:2025年上半年县内企业竹材收购量达32.3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41.6%,其中高笋乡边河村等5000余亩闲置竹林通过无人机吊运实现规模化开采。这一转变不仅盘活了20万亩沉睡竹资源,更使沐川县竹材供应能力跃居川西南前列,直接保障了永丰浆纸等龙头企业年产15万吨本色浆纸生产线的原料需求。
全产业链价值重构。协会通过“协会+企业+村集体”模式,构建“资源开发—低空运输—精深加工”的闭环生态。与乐山空投科技合作的“低空经济+强村公司”项目,不仅完成1万余吨竹材运输,更创新“砍运销”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山区林竹运输效率提升3倍以上。
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协会主导精准吊运技术、极端环境适应、智能调度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同步实现了生态保护:无人机吊运避免了传统人工运输对植被的破坏,结合搭载的“全域感知系统”,可同步开展竹林病虫害监测和森林资源巡查,形成“生产—监测—防护”的智慧化管理体系。
飞手正在遥控无人机吊运竹子
就业结构与乡村治理革新。协会发展创造了多层次就业形态:每台无人机至少带动4-5人就业,包括飞手、砍工、装卸工等。截至2025年6月,全县超80台无人机直接带动300余人就业,同时借助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支持全县10余个村集体采购无人机,开展无人机吊运竹材业务,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值得关注的是,协会推动的“飞手+村民”协作模式,吸引“00后”等年轻群体返乡创业,如利店镇飞手王清苇团队通过操作无人机实现月均收入超2万元,重构了农村劳动力结构。
安全保障与可持续发展。协会建立“技术+管理”双轨安全体系:所有作业无人机均通过民航局适航认证,并搭载自主研发的“全域感知系统”,实现厘米级定位和秒级风险预警;同时制定《竹区无人机飞行操作规范》,建立飞手资质审核、飞行轨迹监控、应急处置预案等全流程监管机制,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为竹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并推动无人机应用从竹材运输向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生态环境监测、文旅营销宣传推广等公共服务领域延伸。
面向未来,沐川县无人机应用行业协会将持续推动技术突破、生态构建与政策落地多维联动,充分挖掘本地产业的资源、经济与生态价值,全力打造“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山区高质量发展新范式,加速实现从“资源驱动”到“科技驱动”的战略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