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情况:A
乐市农〔2018〕138号
九三学社乐山市委:
贵委提出的《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建设乐山市特色中药材基地的建议》的提案,我单位已经办理,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乐山是四川省药材生产主产区之一,中药材蕴藏量100万吨以上,居全省首位。其山多地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态良好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中药材种植,全市适宜栽种药材面积达355万余亩。2017年,市委将中药材产业带建设作为“一区六带”重要内容,明确十三五期间将以山区道地中药材为重点,打造35万亩中药材产业带。
一、分析现状,明确目标
2017年,全市植物类中药材种植面积33.2万亩,产量9.1万吨(干),生产种植业产值10.3亿元。面积和产量居全省前列。乐山产黄连、川牛膝、干姜产量均占四川产量60%以上,川牛膝产量居全国第一。犍为麻柳姜、夹江叠鞘石斛、金口河川牛膝和乌天麻荣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已培育2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社,5家省级专业合作社。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中药生产企业10家,其中中药饮片企业6家,中成药生产企业4家,企业年产值1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以山区道地中药材为核心,打造35万亩中药材产业带。
二、适度发展,药旅融合
适宜乐山种植的川产道地中药材有29种,占49种川产道地中药材的59%,市境内现有种植药材品种95%以上为国家药典药材收录品种,药食同源类中药材17种,可用于保健食品中药材17种。充分利用峨眉山“仙山药园”的知名度,全力打造以峨眉山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市的集康养、休闲、科普、体验为一体的药茶旅游示范带。依托峨眉山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茶园)建设,辐射带动夹江、沙湾、市中区、五通桥区等周边县(市、区)开展茶—中药材(花果类)农旅融合示范点片打造。在峨眉山市打造集峨眉山药用植物种植园、野生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标本和中医药科普展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科普体验示范区;在沙湾区重点打造明仕油用牡丹和蜀景苑川佛手花卉观赏体验园;在夹江县和峨眉山市探索开发石斛、天麻、杜仲等中药材药膳体验示范点;在市中区和五通桥区规划建设并重点推介金银花连片种植观光园和元安桑葚采摘品鉴园。
三、科学布局,提升品质
按照道地中药材在我市特定区市县区域分布特点,以黄连、川牛膝、石斛、天麻、泽泻、白术、姜黄、干姜、栀子、红豆杉等传统优势品种为重点,按照GAP标准建设中药材基地。在金口河区建设川牛膝、红豆杉基地,在峨眉山市、沙湾区建设黄连、白术标准化种植基地,在犍为县和沐川县建设姜黄和干姜基地,在夹江建设石斛集中繁育基地和泽泻标准生产示范基地。规范种植采收和采后初加工技术。大力推行绿色有机药材规范化加工技术,杜绝熏硫等破坏药材品质的初加工行为。鼓励在峨眉山市、夹江、沐川、犍为、沙湾分别建设泽泻、川芎、姜黄、干姜、佛手等中药材初加工场和贮藏设施设备,引进绿色环保初加工机械。针对药材特性不同,开展净制、干燥、分级、贮藏等初加工技术研究,制定产地初加工规范、统一质量控制标准,确保药材品质和附加值。
四、创新联结,助力脱贫
积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中药材协会引领带动作用,培育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逐步成立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会。创新推广“企业+基地+贫困户”“协会+专合社+贫困户”等联结模式,带动贫困户积极开展中药材的种植、初加工、收购和销售。建设完善市县两级中药材交易市场。加强与中药材天地网等专业网站合作,推动中药材行业“互联网+”业务,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
五、加大扶持,强力保障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产业投入。市政府办印发的《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政策》明确:新建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给予每宗地每亩一次性补助200元,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新增的年加工能力0.1万吨中药材加工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市财政局将在积极争取省级扶持合作社发展资金的同时继续做好中药材基地发展资金保障,继续优化中药材产业投资结构,重点支持建设农民合作社。对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企业给予融资贴息,对2015年10月1日后成功发行债券融资工具的企业,在债券存续期内,财政按照融资金融给予分档分段贴息支持。2017-2021年,每年评定20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对获得示范村称号的给予奖补。
二是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成立市级中药材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中药材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加强中药材相关学科建设,培养种植、生产、研发和质量管理人才队伍,重点支持在乐高等院校中药材产业相关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
三是加大金融保险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行业导向,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金融支持。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发展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保险业务。
乐山市农业局
2018年7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