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138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民建乐山市委:
贵委提出的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推进城镇化,打造双百万城市”的提案,我局已经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对标看齐省委赋予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全省区域中心城市”定位,主动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格局,统筹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市常住人口32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9.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83%。全市户籍人口350.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6.06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6.8%。
一、基本推进情况
(一)加快构建城镇发展体系
1.科学规划城镇化发展格局。坚持以人为本、区域协调、繁荣和谐、美丽发展等新发展理念,通过《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2017)年版》明确中心城区为中心城市,峨眉山市、犍为县、夹江县、井研县为次中心城市,及其他城镇划分等,优化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确立城镇体系发展职能,发展构建“一核、一带、四轴、两区”城乡空间结构。规划发展包括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夹江县的“乐夹峨”都市区,实行产业同链、功能同构、基础同网、生活同城的“同城化”建设。坚持推进“一城两新区”城市发展、打造“一总部三基地”工业版图,构建“一带两核九组团”旅游格局,有序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
2.特色化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加强城乡资源禀赋的深化利用,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加快发展中心城区核心圈层半小时经济圈,金口河区、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俗生态城”。组织编制乐山海绵城市,中心城区地下管线和综合走廊,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公共厕所、农贸市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规划,大力推进高新区总部经济、市中区城市旅游、五通桥循环经济、沙湾工旅融合、金口河中国最美峡谷旅游目的地、峨眉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犍为临港产业、井研乡村振兴示范区、夹江军民融合基地、沐川生态发展示范县、峨边民族地区全域旅游、马边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等特色发展,争创县域经济先进县,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营造城镇化建设环境。
3.统筹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坚持一体化发展,按照“旅游+开放、创新、绿色、协调、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规划发展战略,完成以产业协作、基础设施共建为切入点,推动城镇资源优势互补、功能合理分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城镇化发展新空间格局规划。按照城乡发展“四个定位”,旅游兴市“四篇文章”,产业强市“产城互动”决策部署,完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等统筹规划,形成专项规划成果,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按照加快打造四川南向开放“桥头堡”,承载治蜀兴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重要历史使命要求,认真落实国家、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实现“多规合一”,统筹、加强城乡发展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4.继续抓好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行政区规划调整,有序推进乡改镇、镇改街道办工作。推进“9+N”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各试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人居环境改善均有大幅度提升。2018年,我市30个试点镇市政基础设施计划投资7.75亿元,已累计完成8.116亿元,完成率104.7%;公共服务设施计划投资2.78亿元,已累计完成4.85亿元,完成率174.3%;产业发展建设计划投资17.59亿元,已累计完成34.21亿元,完成率194.5%;全市小城镇就地就近吸纳农业人口计划0.99万人,已累计完成1.11万人,完成率112.6%。
(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1.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一是扎实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2016年,我市获批成为四川省唯一一个“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出台了《乐山市“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行政管理体制、商事制度、用地政策、财税和价格体制、金融管理体制、统计评价管理体系六项改革任务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创建、现代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服务质量提升与品牌培育、基础设施提升、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五项工程。二是细化落实倍增行动计划。2017年,市商务局牵头制定了《乐山市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实现五年倍增行动计划(2017-2021年)》,通过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旅游主导发展、总部经济聚集、四川金融次中心建设、新兴服务业提速、康养产业推进、物流产业增效、商贸餐饮转型、“三百工程”培育、精准扶贫助力十大具体行动促进全市服务业市场主体由弱小变强大、产业发展由分散到集聚、服务供给由低端到中高端,实现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三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储备服务业类项目995个,计划总投资6911亿元。201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实现727.4亿元,同比增长10.3%,位居全省第2位,在GDP中占比达45%,三次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由“二三一”转换为“三二一”结构,从上年的10.5:45.9:43.6优化为10.3:44.7:4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67.3亿元,增速达到12.1%;全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90亿元、增长15%,接待国内外游客5600万人次、增长10%。2019年,将坚持“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主线,继续推动全市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量提升,为构建全省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扎实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力争2019年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实现9.8%,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达到46%。
2.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一手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与乐山“四个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一是走外因内生高端发展之路。坚持在引增量中调结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高端产业项目外引力度,有力推动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坚持优化调整存量,引导重化工业加大技改力度,内生发展高端产品,使冶金建材、盐磷化工等传统产业重获新生。二是走园区承载集约发展之路。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按照“突出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采取“外引内转”、“腾笼换鸟”等措施,调整园区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主业突出、关联紧密、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出台《加快推进“一总部三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转型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园区提质升级、推进企业退城入园、打造“总部+基地”功能链条,推动工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全市现有12个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乐山高新区总部和五通桥区、犍为县、夹江县三个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基本实现“一年拉框架、两年现雏形”目标。沙湾“钢城”、夹江“瓷都”、五通“盐磷化工城”和井研“工装基地”等特色园区应运而生。2018年,全市工业集中度达76%。三是走科技引领创新发展之路。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推动国家高新区成为研发、孵化创新集聚区,搭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院企合作平台,整合创新创造要素资源,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四是走龙头带动集群发展之路。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和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坚持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以配套企业群为支撑,推动专业化分工、特色化经营、集群式发展,加快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全市现有工业企业39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5家,德胜集团跻身中国500强。五是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全力推进绿色生产、低碳发展。燃煤锅炉、工业堆场、水污染治理、“散乱污”企业清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等环保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能源资源在生产环节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循环利用,实现了废料变原料、原材料变新材料的跃升,取得了经济生态的叠加效应。2018年,乐山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4%,高于全省平均(8.3%)2.1个百分点,全省排位11位;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5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8.44亿元,累计增长15.8%;利润总额107.85亿元,累计增长46.5%。产销率达98%;工业投资2462.99亿元,增速20.4%、技改投资增速12.8%。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47%、超额完成省下目标。
(三)提升城镇发展质量
1.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提升乐山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水平,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一是切实推进2019年城建计划。全市计划完成城建投资260.5亿元,市本级计划完成131.5亿元。其中新建民生工程项目(城市停车场5个、公厕3个、农贸市场5个),总投资6.1亿元,2019年计划完成2.7亿元。全市已建成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13个,其中市本级2个、县城11个。总设计规模29.45万吨/日,实际处理量25.14万吨/日。2019年新增城市污水治理项目,包括13个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工程,总投资8.05亿元,2019年计划完成8.05亿元。道路桥梁工程,2019年计划完成35.02亿元。苏稽新区2019年计划完成29.1亿元,包括苏稽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期)、乐山市奥林匹克中心、乐山师范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及周边4条道路。冠英新区2019年计划完成11.6亿元,包含8.44公里道路建设、景观绿化及其他附属工程。各县(市、区)计划完成88.3亿元。二是大力实施“宽带乡村”“视听乡村”等工程。推动实现光纤到村,扩大光纤宽带网络在贫困地区的有效覆盖。加快通信基础设施行政村通宽带建设,全市2034个行政村通光纤已提前全面完成,居全省前列。截至2018年年底,已累计完成电网基建项目投资3.6275亿元。其中大中型基建项目2.1624亿元,城网改造项目0.2645亿元,业扩配套电网项目0.2437亿元,农网改造项目0.9569亿元。三是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截至2018年年底,新建城市公厕19座,改建48座,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90%和235%;风景名胜区新建公厕2座,改建19座,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和950%。
2.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按照中央、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新型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建造体系和保障体系。形成以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为主导、以钢结构和精装饰成品化为特色的工业化体系。二是实施发展走出去战略。为加快我市建筑业发展,不断拓展省外建筑市场,落实全省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建筑业“走出去”发展战略。2018年,我市建筑业总产值完成281.3亿元,同比增速19.7%,完成全年任务238亿元的118.2%。
(四)大力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
一是根据《乐山市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2017-2020年)》,全市2017年秋季学期起连续两年没有再新产生5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消除了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超大班额的比例控制在了1%以内。全市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大班额、超大班额数量下降幅度大。加快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改薄”项目新开工40个,完成9100万元,购置教学、生活设施设备投资1100万元。稳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发展规划项目,完成投资7600万元,16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教学班83个,新增学位2270个。持续实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保教费减免、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普通高中免学费和助学金、中职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和本专科特别资助政策,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各县(市、区)全部设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除享受现有教育保障制度和助学帮扶政策外,还给予教育救助,坚决杜绝因经济原因导致贫困家庭子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的情况发生。二是聚焦我市深度贫困地区,大力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和农村劳务合作社,加强东西劳务协作,全力推广“劳务合作社+贫困户”“重点项目+就业”“村级产业+就业”模式,全市建成农村劳务合作社21个,引导1003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8个,认定扶贫基地7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3216人;全市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8471个,兜底安置保障就业8370人。三是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巩固提升就诊率。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达到1388.54万人次,出院人次59.42万人次,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3.35%。持续推进健康扶贫攻坚战。组建健康扶贫工作队,核实贫困人口患病情况31956人,大病集中救治一批累计10659人,慢病签约服务一批累计18855人,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累计4428人,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累计筹集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和医药爱心扶贫基金6884万元,开展医疗救助11.75万人次,发放救助金3794万元,贫困患者住院、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个人支付占比降低到4.7%、2.17%。开展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14.82万人,派出200余名医疗卫生人员对口帮扶彝区,帮助彝区医疗机构开展新业务新技术70项、建立临床重点专科5个,填补当地多项技术空白。加强基层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55元,全市共计54所乡镇卫生院被评为“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率分别为100%和98%,市中区通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全国优质服务示范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累计救助残疾孤儿体检147人、手术治疗2例、康复治疗5例,共计使用明天计划救助资金28.5万元。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419名孤儿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同关爱工作机制,实现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四是探索构建齐抓共管、建管分离、文明健身的长效机制,制定《乐山市中心城区公共场所室外健身器材建设管理实施意见》,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存在问题
(一)“一总部三基地”在成渝经济区中突围问题。以乐山高新区总部经济聚集区为核心,以夹江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犍为新型工业基地为三大支撑的“一总部三基地”建设,在乐山“6+1”产业发展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在现实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面临成都市对高端、高附加值产业巨大的吸引力优势,还面临着相关市州同质化竞争,如何更有力有效的招商引资,培育增量优化存量,还需不断探索和实践。
(二)加强相对落后地区扶持问题。目前,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沐川县还没有建成高速公路。“两边一区一川”与外界的交流渠道还不是十分畅通,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开发。还需加大对山区、边远地区等相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的投资力度。同时边远地区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问题也长期困扰地方经济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部署
2019年,乐山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报经市政府领导同意,印发了《乐山市2019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措施、落实牵头部门,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扎实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二是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新区主干道、入城主通道、城市跨江桥和地下综合管廊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推进公厕、停车场、人行天桥、农贸市场等建设,全面铺开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网点;三是深入推进“百镇建设行动”和特色小镇创建,加快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全力扶持城镇产业发展,促进产城互动,提升城镇化发展后劲;四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推动农村产业振兴。
感谢您们们对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陈岷琦 联系电话:2101765,13547219282
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9年7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