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玲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乐山商务工作和乐山旅游商品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打造乐山旅游伴手礼的建议》已收悉,市商务局高度重视,庚及会商市旅体委、市经信委、市农业局、市科技局等部门对建议内容进行认真研究,现就建议内容回复意见如下:
一、全市旅游商品总体概况
我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不仅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也拥有彝族文化、夹江宣纸、沐川草龙等大量非遗资源。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实现1278.11万人次,较2016年增长15.9%;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84.25亿元,较2016年增长18.3%。随着我市旅游市场的持续繁荣,游客的快速增长以及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变,对旅游六大要素的“购”物需求将带来巨大契机。从电商大数据来看,我市旅游商品市场有了一定发展。2017年,全市实物型网络零售额实现39.53亿元,居全省第4位,较2016年提升1位。其中食品行业占据主力位置,全年网络零售额达到19.92亿元,在实物型中占比达到50.4%。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旅游购物的平均消费指数约为30%,全国、全省旅游购物消费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约为20%;在旅游业较为发达的美、法、泰等国,旅游购物消费收入占比约为旅游总收入的50%-60%;而在德、日、新加坡等国占比甚至超过了60%。从近期我局开展的旅游商品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我市旅游购物消费收入在全市旅游总收入中占比仅约为17%,游客消费潜力仍未得到有效释放,旅游商品仍存在品牌发展滞后、销售网络不健全、产品同质化突出、产业链支撑不强等问题。
二、近年来已开展的工作
近年来,围绕将我市建设成为“四川旅游首选地”和“四川旅游商品集散地”建设,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深挖特色,塑造旅游商品品牌效应
立足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大佛旅投、峨眉山旅游集团、禅韵文化等重点旅游商品研产销企业,深挖宗教文化、民俗传统文化和农副土特产等特点,融入时尚美学、最新工艺、高新技术,进行深度开发、立体包装和文化再塑,创造出“大佛印象”、“峨眉记忆”、“禅韵组合”等一批具有乐山特色的旅游文创商品品牌,利用品牌效应引领带动乐山旅游商品市场。
(二)梳理资源,掌握旅游商品发展现状
为全面准确掌握我市旅游商品研发经营情况,评选出具有乐山地方特色、适应市场、已经在销售流通的受游客喜爱的“乐山造”特色旅游商品。市商务局会同市旅体委等市级部门先后组织了三届旅游商品评选活动,编撰了《乐山礼物》等宣传册,在旅博会上对评选出来的“十大旅游商品、百种名优特产”进行了发布,并在各大主流媒体上进行宣传推广和展示。为下一步建立旅游商品数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政府搭台,加大旅游商品宣传力度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资源优势,精选一批质量上乘、文化品位高的特色旅游商品作为公务活动的首选商品,扩大市场影响力,在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期间,我市将大佛印象、禅意组合、沐川竹编等系列产品作为伴手礼赠予参会的国内外嘉宾。二是积极组织全市范围内的特色旅游商品参加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以及川货全国行等系列活动,推介旅游商品。三是举办面向国内外的旅游商品设计、征集大赛活动。四是在旅游宣传营销活动或重大体育赛事中设立特色旅游商品展区,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对旅游商品进行二次宣传。五是依托乐山旅游西北宣传营销中心,在陕西西安组织“乐山旅游新春民俗文化展暨2018首届嘉州特产美食节”。
(四)规范市场,加强旅游商品综合执法检查
先后成立了乐山旅游警察、乐山旅游综合执法支队等机构,加强旅游市场的综合执法检查力度,对全市旅游商品市场进行动态监管,依法打击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扰乱旅游商品市场的的行为,确保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的满意度。同时,在陕西西安市建立乐山旅游西北宣传营销中心,将品质游、舒心游、放心游贯穿到线路产品的全过程,杜绝强制购物和欺诈行为,逐步引导旅游商品市场的规范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市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产业链,将来乐游客流量转化为消费量,不仅能为我市四川旅游首选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更能有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助农增收。下一步,将坚持以“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统领,围绕构建“一”大区域旅游商品产业平台;完善“十”类购物设施;重塑“百”余生产基地;开发“千”余特色旅游商品,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铸强产品体系。重点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围绕茶叶、中药材、水果、特色畜禽等优势产业,加快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园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要引导传统工艺美术品在传承与创新上融合发展,推动根书、年画、彝绣、刺绣等产品向个性化、生活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逐步实现“高、中、大众”全覆盖。通过本地商品带动,逐步聚集全省、西南乃至全国的特色商品。
(二)塑造品牌体系。坚持“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用好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品牌,在推广现有公共品牌的基础上,适时创建覆盖更全的公共品牌,由政府授权国企或协会对品牌进行管理,通过统一标识标准、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创新打造核心IP等方式,逐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质量满意度。通过区域品牌带动企业品牌发展,培育一批国家、省级品牌,鼓励农业企业创建申报“三品一标”产品。
(三)打造创新体系。只有不断将文化创意融入旅游商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提高附加值,才能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以举办全国特色旅游商品赛展为契机,积极引进一批旅游商品创新团队和企业来乐发展。筹建市县两级文创电商产业园区,鼓励国资企业和民营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聚焦初创期企业孵化培育,不断壮大本土文创电商队伍。实施专业化发展,鼓励和引导现有相关企业和创业团队向专业服务公司发展,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包装设计、供应链管理等衍生产业,逐步提升发展质量。
(四)健全销售体系。以“一心两核多极多点”为重心,系统化布局旅游商品线下销售网点,即打造西南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在乐山大佛、峨眉山核心景区设立旗舰店,在各区县及3A级以上景区设立示范店,在商场、餐厅、酒店、交通站点等地设立轻量级体验区。有条件的区域,可以集中布局旅游商品体验店、特色酒店、特色餐饮等关联业态,形成集中体验区域。支持和引导企业运用微信公众号手机端app、京东、淘宝等知名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五)构建支撑体系。构建完善涵盖数据整合、宣传推广、营销策划、平台对接、金融服务等内容为一体的旅游商品一站式支撑服务平台。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健全包含研发、生产、产品、销售、宣传、游客资源等内容为一体的乐山特色旅游商品数据库。在宾馆、站点、酒店、广场、景区、交通要道等地开发并布置智慧商圈小程序应用,服务百姓、游客,拉动消费升级。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线下展示、展销活动,积极为企业提供线上展示、销售、宣传、推广、营销、策划、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六)整合宣传体系。整合旅游、农业、商务、经信、文化等部门宣传渠道,将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文化产业等进行整体宣传推广。充分利用西博会、京交会、广交会、旅博会等各大展会活动平台,进行集中推广。线上借力电视台、新闻网、乐山发布、自媒体矩阵等本地平台及大成网、腾讯、百度、同程、携程等专业平台,线下依托户外广告、游客中心、酒店宾馆、购物点等实体平台,实施全方位立体化整体宣传。
(七)健全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有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进入景区开设旅游商品集中销售网点,对新开设网点给予一定培育期。鼓励和支持建设文创和电商产业园区,对入住的初创期企业可优先发放中小企业服务券等。依托放心舒心城市创建,以行业技术标准为突破口,工商、质检、食药监、科技等职能部门加强配合,加大旅游商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推行诚信经营,推进乐山旅游商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乐山旅游商品经济健康发展与游客满意的双赢目标。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乐山市商务局
2018年6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