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乐山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挖掘手工红茶资源助力全市茶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我单位已经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乐山地处川茶“C”字分布核心区,地处神奇的北纬30°黄金产茶带,茶产业是我市四大特色产业集群之首。2023年,全市茶园总面积140万亩,干毛茶总产量15万吨,干毛茶总产值98亿元,综合产值达320亿元。“峨眉山茶”成功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2024年品牌价值达49.2亿元。茶产业带动乐山80万茶农增收致富,亩均茶园收入达5500元/年,茶叶已然成为乐山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和希望产业。今年,我市沐川县、马边县入选四川省“川红工夫红茶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将以全产业链整体提升、全价值链整体发展的思路,打造全国工夫红茶产业集群标杆。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提升红茶基地建设水平。开展低产低效茶园改造行动。我市已连续5年通过基础设施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方式,开展基地质量提升,累计完成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提升约20万亩。并印发《茶园安全用药指导名录》,有效提高了全市茶园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下一步将通过改植换种方式,并配合省农科院积极开展适制手工(红)茶的老川茶古茶树的改良繁育工作,利用挖掘古茶树优异品种,扩大功夫红茶适制茶树品种的种植面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陈宗懋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型性诱剂、杀虫灯、生态友好型红黄板等生物、物理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园。引导农发集团、天然有机茶等企业利用茶叶内含物质,开发销售茶酒、茶面膜、护手霜、超微粉等新产品,提高茶叶附加值。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围绕茶叶种植、投入品购销、病虫害统防统治、鲜叶机械化采摘、产地初加工、茶叶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创新开展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多种专业性社会化服务,目前全市社会化服务组织、队、中心已有30家,规模化服务面积可达到25万亩。
二是提升红茶加工水平。首先坚持每年开展手工制茶技能培训。今年将开展乐山市手工红茶制作技能培训,邀请全国知名专家,采取专题讲座、技术实操、参观教学等方式,以红茶加工原理和加工技术、红茶感官审评与对应加工工艺分析、红茶发展历史及代表性产品介绍、手工红茶制作技能实训(比赛)、现场观摩等内容为重点进行培训。同时沐川县和马边县今年将利用川红工夫产业集群项目举办手工红茶制作职业技能大赛,培养一批手工红茶制作工匠带头人,促进企业主体加工技能提升。其次打造以国家级制茶大师王敏为核心的“中国手工茶第一村”和委员履职峨眉工作站。在双福镇合江村建成茶叶审评室和手工制茶培训基地,目前正在开展合江村手工制茶第一村氛围营造的招标工作。并在四川省政协委员会峨眉工作站定期开展“银龄杯”乐山茶叶品评大赛、手工采茶制茶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通过大赛促进制茶技能的提升,充分发挥工作站的力量。再次发挥科技支撑力。依托中茶所、省茶科所、川农大搭建合作平台,组建了5个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后续将重点依托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3年科技合作协议项目,着力推动品种、技术、设备、工艺、产品创新,提升企业红茶加工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围绕红茶单品突破,稳定“大国红运”“万紫千红”“紫嫣红茶”“彝山红”等红茶产品标准化。
三是提升红茶品牌影响力。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统筹推进“川红工夫”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打造,在主流媒体、新媒体、交通沿线投放“川红工夫”区域品牌广告,宣传推广川红工夫红茶品牌,鼓励并引导企业红茶品类使用“川红工夫”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大国红运”“彝山红”等产品品牌影响力。加快推动《中国茶全书?峨眉山茶卷》编纂工作,深入挖掘红茶历史文化,全方位梳理解读“峨眉山茶”品牌内涵,目前已形成60万字初稿,进入第三稿修改中。立足各区县优质的茶旅资源,加快推进峨眉山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犍为世界茉莉博览园、嘉峨茶谷、福来美丽茶乡、天福观光园等茶叶基地景区化建设,新建一批茶旅融合综合体、鲜叶交易市场、茶旅服务中心、智慧茶园等农旅融合配套设施,助力茶旅深度融合,带动茶农增产增收。常态化开展“采茶节”“制茶节”“斗茶节”等特色茶文化活动。抱团参加四川茶博会、中国茶博会、川行天下等有影响力的茶事活动,在重要节点城市开展推介活动。
感谢你们对乐山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乐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