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收入】
2015年,全市国税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481188万元,完成考核口径收入(不含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472066万元,收入规模居全省第8位。其中:完成市级一般预算收入22839万元。全年累计减免税款58111万元,其中,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减免15649万元,改善民生方面减免11484万元,节能环保减免9048万元,落实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减免7633万元。累计办理出口退税27557万元。
【税收征管】
一是扎实推进“营改增”改革。抓好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邮政业和电信业“营改增”试点工作。全市“营改增”试点总体减税2.54亿元,其中4414户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减税0.94亿元,相比营业税平均税负3.47%下降1.07个百分点,降幅达30.8%;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应税服务增加进项税额抵扣1.6亿元。
二是大力推进依法治税。贯彻落实“六五”普法和“十二五”依法行政工作,按照“依法治市”要求,全面推进税收法治。全面清理现行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36项。
三是切实优化税收征管。着力实施规范化、标准化“两化”建设,积极落实纳税服务、税收征管、出口退税、国地税合作四个规范。以“金税三期”工程为支撑,整合各类税收软件平台,提升税收信息化水平,实现了以“科技+机制”的创新发展。升级完善自主开发的“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平台”,将税收风险管理内控机制嵌入软件中,形成主动识别风险、自动定位责任、分级分类应对、严格监督考核的管理闭环体系;有效利用 “乐山市经济社会综合信息平台”,采集财政、地税、统计、公安、社保等30个单位和部门第三方涉税信息300余万条,精准辅助查补税款6000余万元。
【纳税服务】
一是落实“互联网+纳税服务”。积极推行网上办税、掌上办税、自助办税、财税库银联网缴税,全市82%的一般纳税人已实现网上申报。积极打造“指尖上的税务”,开通“乐山国税”官方微信,实现全天候即时在线服务。
二是完善纳税人培训服务体系。采取“实体+网络”的模式为纳税人提供免费涉税培训,即市县两级国税机关结合重点工作事项和纳税人实际需求,依托各级纳税人学校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建立完善纳税人网络学校,免费提供网校学习账号,全年为纳税人提供6000余人次的网上培训服务。12366纳税服务热线电话日均接听和回复咨询40余次。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扎实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积极联合地税、银行推进“银税互动”工程,为小微企业以“信”换“贷”专开绿色通道;实施税收护航“走出去”行动计划,推出“世界税制地图”、税收风险提示、跨境涉税诉求快速响应等10项具体举措;为重点税源企业量身定制“一户一册”政策汇编;纳税人满意度和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五通桥区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队伍建设】
一是抓培训培养。打造人才强税升级版,实施领导干部、全员会计达标、专业团队和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四大培训”,37人入选省国税局骨干人才库。
二是抓增强活力。推行全市系统人才统选统管机制,打破属地终身制、层级终身制和岗位终身制。科学制定实施一系列干部人事方案,大力推进青年人才选拔培养、中层领导干部轮岗交流。积极开展第二届“赛技能、比业绩、争先进”岗位技能竞赛活动。全市系统有1人获得全省“五一劳动奖章”,1个单位、16名选手获省级表彰,41人获市级 “三八红旗手”、“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三是抓系统党建。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开展两批群教活动,深入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内严管干部队伍,对外优化服务举措。建立完善市局党组统筹抓系统、机关党委统揽抓机关、基层支部具体抓自身建设的党建工作机制。
四是抓廉洁安全。围绕落实“两个责任”,推进业务、政务、财务、事务“四位一体”风险防控格局建设,峨眉山市国税局被评为省局级创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先进集体。
五是抓文化引领。深化文明创建,市局机关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连续18年被市委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12个区县局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