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今年以来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推动了乐山CPI持续上涨,尤其是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为深入了解此轮猪肉价格上涨的成因,乐山队深入大型生猪养殖场、生猪屠宰场、农贸市场进行了专项调查,通过对生猪存栏、出栏及养殖成本收益等相关情况调研,分析发现:生猪存栏量下降,造成出栏不足,是引起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的根本原因。
一、乐山猪肉市场基本情况
(一)猪肉价格情况
据CPI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乐山猪肉价格均价分别为:29.89元/公斤、31.67元/公斤、31.22元/公斤、31.56元/公斤,同比分别上涨25.6%、30.2%、44.3%、36.4%。猪肉的上涨也引起相关附属品如猪排、猪肝的上涨。
(二)猪价上涨原因分析
一是生猪存出栏分别降低,市场供应趋紧。据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生猪存栏量为173.96万头,比2015年一季度的183.56万头,降低5.2%;出栏量为79.11万头,比2015年一季度的83.70万头降低5.5%。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生猪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规模养殖户为减少亏损淘汰了部份能繁母猪,多数散养殖户直接退出市场,导致市场上生猪供应减少。据夹江、峨眉、市中区等几家大型规模养殖场反应,从2014年开始,由于生猪市场的低位运行,养殖一头猪大约亏损140-200元,严重挫伤了养殖积极性;另一方面大部分养殖户为躲避春节后猪价骤降,纷纷选择在春节前将可出栏的生猪集中抛售上市,节后存栏降低,导致市场供应持续紧张。
二是养殖成本增加、风险增大,积极性受挫。近年来,随着生猪市场价格的波澜起伏,出现周期性的价格异常变动;养殖成本不断上升,生长周期时间延长(仔猪从出生到180斤出栏需200天左右),造成养殖户负担增加,大部分散养户退出养殖外出务工。一方面,随着人工工资不断上涨,大部份规模养殖场仍然普遍存在招工难现象。据调查反应,目前乐山养猪场人工工资普遍从去年的60-70元/天上涨到90-100元/天,同比涨幅达42.9%。另一方面能繁母猪、仔猪和育肥猪价格大幅上涨,也是造成养殖成本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4月育肥猪平均价格为20.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14元/公斤上涨了48.6%;4月仔猪价格在500到600元之间(12斤左右),而去年同期价格仅为300元,涨幅达到100%,并且一猪难求。此外由于繁殖饲养周期较长,养猪风险较大,加之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目前虽然生猪价格仍处于上升期,但养殖户信心不足,补栏积极性不高。
三是养殖户出于看涨预期,存在惜售心理。目前乐山生猪价格大多在20.8元/公斤左右,养猪户普遍认为此价格会坚挺到9月,并且9月后降幅也不会太大。因此很多养猪户延长养殖时间。如峨眉某养殖户,原来生猪只要达够200斤就开始出售,而现在要等到300斤左右才开始出售。
四是市民消费替代习惯尚未形成。虽然猪肉的可替代产品较多,但乐山市民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使得消费者对猪肉消费仍青睐有加,猪肉需求较为稳定,对价格上涨形成较强的支撑。
五是外销加剧了乐山生猪价格上涨。今年来,生猪市场出现了全国性的供应紧张,对于乐山而言,外地紧于本市,导致了大量外地商贩涌入收购生猪,拉动全市生猪外销数量的增加。据调查了解,一斤毛猪外地收购价较本地多0.3—0.5元,养猪户为了利益最大化,纷纷选择卖给外地收购商,造成生猪外销数量增加,加剧了乐山生猪供应紧张,推动了本地生猪价格的坚挺上涨。
(三)后期猪肉价格走势预测
生猪产能继续减少,短期内无法扭转供应偏紧的状况。近年来生猪市场低迷,我市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降,生猪产能恢复尚需时日。一个完整的生猪生产周期,从培育后备母猪开始,至母猪配种、妊娠、哺乳、仔猪保育、育肥、肥猪出栏,基本需要16-18个月。目前生猪产能仍处于恢复之中,市场供给偏紧,大部分调查户依然看好后市行情,预计今年9月前我市生猪价格仍会继续高位运行,但随着下半年生猪出栏量的增多,9月后猪价涨幅可能会有所回落。
二、目前我市生猪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生猪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生猪养殖积极性降低。调查发现,虽然目前生猪市场行情向好,但由于前两年的持续亏损和市场的大起大落,使规模养殖户信心不足补栏积极性不高,为销售而养猪的散户大幅减少。
二是养殖企业筹资渠道较窄。调研中很多养殖户表示养殖贷款难,时间长,特别是近两年来生猪行情波动大,银行对生猪养殖放贷比较谨慎。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规模化发展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是防疫成本仍然很高。每头猪从出生到出场大约需要100元左右的防疫费用,散户抗风险能力低,造成部分散养户选择退出养殖市场。
三、几点建议
由于当前生猪基础产能偏低,生产恢复需要一定时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总体偏少,下半年生猪出栏量将逐步增加,生产逐渐平稳恢复。根据调研情况,结合乐山实际,就乐山生猪市场建议如下:
一要进一步加强生猪市场价格监测和调控。加强畜牧行业信息化建设,探索搭建区域性生猪统计和信息发布平台。例如:可以请相关部门测算出能繁母猪的合理保有量,当上升或下降到一定比例时,及时进行预警提示,指导养殖户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和养殖结构,避免盲目扩大或减少养殖规模。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布有关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稳定猪价预期。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做好调控工作,防止猪肉价格大起大落,促进生猪行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要进一步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减轻养殖户的疫病风险。加大生猪防疫工作的宣传,提高养殖户风险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防疫意识;加强生猪疫情防控和技术指导,避免疫情带来大规模亏损。
三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生猪养殖户积极性。落实专项优惠信贷等政策,缓解行业资金难题。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探索推行生猪价格目标保险政策,维护生猪生产、市场和价格的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