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指标实现“三个好于”(市统计局供图)

记者昨(26)日从市统计局获悉,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速高于上年2.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5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767.0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391.7亿元,增长9.4%。
这一成绩,体现了全市经济平稳向好的基本面,呈现出“三个好于”的特点:主要指标好于上年同期、好于年初预期、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克难前行、加快转型,积极主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的成果,为开启“十三五”和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基础。
11.0%:工业增速稳中有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分别高于上年、全省平均4.9和3.1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6%,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4%,轻工业增速高于重工业2.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34个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工业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3.5%。其中,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增长19.1%,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10.2个百分点。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18种产品中,有12种产品增长,其中机制纸增长22.8%、鲜冷藏冻肉增长17.3%,人造板增长11.7%。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由年初的92.6%回升至95.4%。
14.3%: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分别高于上年、全省平均4.5和4.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39.0亿元,增长52.9%;第二产业投资334.3亿元,增长2.2%,其中工业投资331.3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投资614.5亿元,增长20.2%。房地产开发投资152.9亿元,增长21.2%。
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2.2%,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4连升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0.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比重已连续4年提升。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
工业内部结构继续改善,轻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29.6%。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产值占全市的51.7%,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稳中有增
CPI温和上涨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分别高于上年、全省平均0.8和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4.8亿元、增长1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7.2亿元、增长13.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94.2亿元、增长12.3%,商品零售457.8亿元、增长13.5%。601户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6.6亿元、增长17.4%,限额以上单位16大类商品零售额全部实现增长。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8%,涨幅与上年持平。8大类消费品价格“五涨三跌”,“五涨”的有食品类价格上涨2.0%,衣着类价格上涨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1%,居住类价格上涨4.7%;“三跌”的有烟酒类价格下降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1.0%,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5%。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6.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4.8%。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农村增速高于城镇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61元,增长8.7%,增速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9元,增长9.9%,增速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2个百分点。
记者杨心平
相关附件:


